在中国,防火材料等级主要分为两个核心体系:燃烧性能等级和耐火极限等级。
一、 燃烧性能等级
这个等级衡量的是材料是否容易被点燃,以及着火后火焰是否容易蔓延。它主要针对装修材料、保温材料等。
根据国家标准 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GB 8624-2012,分为以下几个等级:
| 等级 | 名称 | 说明 | 常见材料举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A级 | 不燃材料 | 几乎不发生燃烧,具有最高的防火安全性。 | 石材、石膏板(特定类型)、瓷砖、岩棉、玻璃棉、硅酸钙板、水泥、金属等。 |
| B1级 | 难燃材料 | 不易点燃,火焰难以蔓延,当火源移开后燃烧会迅速停止。 | 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、纸面石膏板(安装在轻钢龙骨上时)、部分防火涂料、阻燃板等。 |
| B2级 | 可燃材料 | 可以点燃,火焰蔓延速度较慢。在消防安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使用。 | 普通木材、PVC、塑料、部分地毯和墙纸。 |
| B3级 | 易燃材料 | 非常容易被点燃,火焰蔓延迅速,火灾危险性大。在建筑内部装修中严禁使用。 | 聚苯乙烯泡沫板(EPS)、未经处理的易燃塑料、薄纸等。 |
简单来说:A级最佳,B1级是安全装修的常用等级,B2级需限制使用,B3级严禁使用。
二、 耐火极限等级
这个等级衡量的是建筑构件(如承重墙、柱子、梁、楼梯、门窗等)在标准火灾试验中,能持续保持其特定功能的时间。它关注的是构件整体的耐火能力。
根据国家标准 《建筑防火通用规范》GB 55037-2022,耐火等级通常用时间(小时,h)来表示,并针对不同构件有以下关键指标:
-
承载能力:在火灾下是否还能承受荷载,不倒塌。
-
完整性:能否阻止火焰和高温烟气穿透。
-
隔热性:背火面温度不超过限定值,不会引燃其他物品。
常见的耐火极限等级标识:
-
耐火0.50h、1.00h、1.50h、2.00h、3.00h 等。
这些等级会具体应用于不同的建筑构件:
-
防火墙:通常要求耐火极限 3.00h 以上。
-
承重墙、楼梯间墙:要求 1.00h – 3.00h 不等。
-
防火门:分为甲级(1.50h)、乙级(1.00h)、丙级(0.50h)。
-
梁和楼板:通常要求 1.50h – 2.00h。
两个等级的关系与区别
为了帮助您更好理解,这里有一个清晰的对比:
| 维度 | 燃烧性能等级 | 耐火极限等级 |
|---|---|---|
| 评价对象 | 单一的材料或制品本身 | 完整的建筑构件或结构 |
| 核心问题 | “它爱不爱着火?” | “它在火里能撑多久不失效?” |
| 衡量标准 | 点燃难易、火焰传播、热释放 | 承载能力、完整性、隔热性(维持时间) |
| 应用举例 | 一块石膏板是 A级 材料 | 一堵由石膏板、轻钢龙骨、岩棉构成的隔墙是一个 构件,其耐火极限可达 1.00h |
关系:一个具有高耐火极限的构件,通常由A级或B1级材料构成。例如,一个耐火1小时的隔墙,其主体结构可能使用了A级的硅酸钙板和岩棉。
总结与实用建议
-
家装重点关注燃烧性能:
-
顶棚、墙面:尽量选择 A级 材料,如石膏板、硅酸钙板、岩棉板。
-
地面、窗帘、家具:至少应选择 B1级 材料。避免使用B3级易燃材料。
-
在购买时,可以向商家索要产品的 《燃烧性能等级检测报告》 来确认。
-
-
建筑工程关注耐火极限:
-
这是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,确保了建筑的整体防火安全,如疏散通道的宽度、防火分区的设置等都与构件的耐火极限紧密相关。
-
简单来说,“燃烧性能”看的是材料的起火危险性,而“耐火极限”看的是构件在火灾中的持久能力。 两者共同构成了建筑的防火安全保障体系。











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